这次推进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再推动,动员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做好9月省里初评、11月国家验收,确保顺利通过,共同推动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责任感、紧迫感。第一,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我们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不仅仅是为了争一份荣誉,创一块牌子,根本上是为了推动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建设,维护好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保障好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依法治国方略在全市政府系统落实落细。第二,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需要全市政府系统秉持法律这个准绳,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洛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第三,建设法治政府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楼阳生书记在洛阳调研时强调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洛阳的营商环境和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更高的定位相比,和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不少问题和短板。需要我们政府系统切实树牢法治观念,强化法治思维,真正让企业家用脚来为我们投票,让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成为洛阳发展的鲜明底色。
二要突出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力以赴确保创建工作圆满成功。近年来,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标上级要求、对表先进城市、对照创建指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法治思维树得不够牢固。有的部门和同志在工作中没有绷紧法治思维这根弦,产生行政诉讼,造成不利后果。尤其是土地和房屋征补类行政诉讼案件多发。二是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升。有些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还不够高,习惯于简单命令、行政批复等传统管理方式,违法侵权的问题不断发生。三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还有短板。有的部门起草法规草案时,缺乏大局意识,将部门利益制度化。同时,还存在规章“为立而立、立而不用”“过时不修、应废不废”的现象。有些领域还存在行政执法职权交叉、职责不明等不合理现象,选择性执法现象时有发生,部门之间仍有推诿扯皮现象。四是行政争议解决有待加强。上下级行政机关“内部纠错”功能还不健全,行政争议发生后,不善于及时通过行政调解等方式解决。
今年是我们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年,省里很快就要进行验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创建方案对号入座、主动认领,抓住最后两个月的窗口期,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精准精细抓好督查,齐心协力作好迎检工作。市政府督查室要开展专项督导,对工作落实缓慢、措施不力、影响创建全局的,坚持“谁丢分谁负责、谁丢分问责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三要抓住重点、把握关键,全面提高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各级各部门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真正把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抓实抓好,把该管的事情管严管好,做到不缺位、不失职。要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统筹抓好依法行政、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等重点工作。二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要完善立法工作程序,完善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审查把关机制,严格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三是提高政府依法决策水平。要完善政府决策制度,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能力。四是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从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建筑工程等重点领域入手,着力建立健全监管制度;要加大执纪监察力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确保行政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用法律和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五是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切实增强程序意识,着力克服执法环节中“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援助,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要用好“枫桥经验”,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仲裁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的信访工作,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六是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要完善学法制度。促进政府系统学法制度化,增强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和行动自觉。要加强法治宣传。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市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培育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良好法治环境。要强化法治考核。充分发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确保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