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深入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持续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基层治理、日常生活,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前几天,涧西区厂北小学的30余名师生,前往涧西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暑期法治安全教育,培养法治观念、提升安全意识。在这里,孩子们通过触摸屏模拟手机与电脑环境,以互动形式学习防范电信诈骗及网络安全知识,借助VR技术体验校园霸凌事件与性侵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采取措施……
普法工作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将积极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不断扩大、提高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根据部署,我市将围绕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宪法、民法典和传染病防治、食品药品、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加强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普法宣传,围绕涉及老年群体的各类诈骗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群众有效识骗防骗。
发挥“关键少数”作用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我市将坚持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推动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核评估机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述职中进行述法,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
“将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每年至少开展1次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至少开展1次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全面深化基层依法治理
我市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2022年年底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培养5到8名“法律明白人”。此外,还将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实现2022年年底全市50%的行政村(社区)都有学法用法示范户,并建设模范守法家庭。
根据部署,我市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完善和落实“一村(格)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机制,常态化开展“四官”服务进村(社区)活动,因地制宜推广村民评理说事点、社区“法律之家”等做法,统筹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载体平台,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化“依法治校”“依法治企”“依法治网”等基层依法治理工作。
另外,继续组织开展法治创建“四级同创、三级示范”活动,实现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覆盖率持续保持在100%,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打造品牌化法治文化阵地
近年,我市建成了一批法治文化广场和法治文化长廊,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也让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今年,将持续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中共洛阳组纪念馆等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法治文化的研究、保护、宣传和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不断丰富法治文化表现形式,探索把法治元素融入大运河、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的内涵品质。
我市下一步将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各地推出一批彰显时代精神、体现洛阳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加强各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基层品牌化法治文化阵地示范点的命名、管理,融合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洛阳景区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发挥其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到2022年年底,全市品牌化法治文化阵地达到3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