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地铁建设 加强民主监督
市政协对“加强地铁建设运营管理”
重点提案进行办理协商及民主监督
为积极探索发挥提案在政协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提案办理实效,8月3日,市政协组织提案人、承办单位负责人、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及有关专家学者对“加强地铁建设运营管理”重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办理协商,并开展民主监督。委员们现场视察了地铁2号线龙门综合枢纽站试验段的建设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市政协主席刘应安参加座谈会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于建庄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对承办单位在我市地铁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对促进我市地铁建设运营管理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主要建议有:
一、规划要科学超前。站位高远,高标准规划设计,引进先进的地铁规划建设理念和规划技术,注重规划发展的长远性、前瞻性、扩容性,不能建建拆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二、站点布局要完善。加强衔接融合,使轨道交通与公交、高铁、机场等交通线网实现互联互通,做到“零换乘、无缝对接”,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出行。
三、运营模式要优化。认真学习香港、南京等外地市地铁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建设融资、运营模式、成本控制、票务平衡等方面加强调研探索,努力在管理创新、减低成本、科学运营等方面下功夫,通过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效率、服务和效能。
四、各项建设要依法。重视法治建设,地铁建设中的一切行为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拆迁、规划、建设等工作要依法、合规。有效管控各类不合规问题,认真贯彻法治理念,打造法律合规工作体系。
五、施工质量要高标准。以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为诫,全面提高地铁施工质量,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红线”意识,加强质量监管,严把各环节、各层次关口,严格落实各项标准规范,确保地铁施工质量安全。
六、地铁建设要有文化。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要打造文化地铁,在地铁站台、通道、内部装修等建设中注入洛阳文化特色,建设文化长廊,展现洛阳城市文化,把洛阳历史文化、牡丹文化、现代发展等在地铁建设中更好地传达和体现。
七、专家指导要考虑。发挥洛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业企业的人才优势,组织地下工程、电气技术、信号控制、机械制造、工程建设等相关领域专家,成立地铁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一方面在建设及运营时期为轨道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以地铁建设为平台,为我市储备相关技术人才,为洛阳参与全国轨道交通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八、校企合作要创新。与外地尤其是本地高校加强联合,通过委托培养、订单班培养等方式,实现高校与企业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轨道交通技术、技能、管理等专业实用型人才,解决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匮乏问题。
九、交通要实现“一卡通”。以地铁建设为契机,学习香港“八达通”及外地经验,加强互联互通,制作城市交通一卡通,实现一张卡不仅能坐地铁、公交,还可以缴纳水电气暖费、医保社保等,切实方便群众出行、生活需要,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委员及专家们还就完善地铁建设中的交通疏解、文物保护、本地企业合作、完善轨道交通线路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胡登军认真听取了协商意见,提出下一步市政府将按照李亚书记提出的“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建地铁必须有文化,建地铁必须为群众,建地铁必须保安全”的要求,认真吸纳委员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本次协商会的协商成果,全力以赴做好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工作。
刘应安主席在讲话中对提案办理及会议协商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强调,要重视建设中的质量、安全、依法、廉洁、衔接等方面的问题,牢固树立“百年工程、质量至上”理念,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要树立法律意识、法治思维,坚持用法律手段解决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要警钟长鸣,做好项目建设廉洁风险防控;要提前科学谋划,使地铁建设与我市历史文化相融合,做到建设、管理、运营等工作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