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送庄司法所,当地老百姓念起一首“打油诗”:“遇到纠纷无人说,送庄镇上找司法所,法律咨询不掏钱,矛盾化解很公道。”
孟津县司法局送庄司法所共工作人员7人,正式在编人员2人,劳务派遣人员1人,调解专家4人,多年来所里的同志一道始终不忘初心、团结一致、勤勉向上、履职尽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01- 以法律服务为抓手,促进司法工作规范化
法律服务是司法所对外的重要窗口,是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的重要途径。2013年禁烧期间,镇里的禁烧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报警后认定责任是五五划分。镇里积极将李某送医并垫付了2万元医疗费,但李某的儿子要求镇政府再赔3万元生活费等,双方协议不成,镇长把此事交给司法所调解,所长了解情况后,将本案涉及的法律知识点,向李某和镇政府代表讲解到位,最后告知双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镇政府不用再出钱,应由保险公司赔付。”通过多次耐心细致的工作,李某获得了保险公司的合理赔偿,调解员们还帮助李某争取了部分工伤赔偿,李某及其儿子非常激动,镇政府最后也十分满意。这个案子在镇书记镇长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树立了司法所的口碑,司法所成了镇政府和全镇百姓的免费法律咨询处。
-02- 以促进工作为目的,严把选人用人关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不计报酬,需要付出爱心、耐心、细心的不计利益的良心工作,选人用人、加强日常管理非常重要,建设好镇村两级调解队伍是充分发挥调解作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一环。
对于镇级调解队伍建设,重点是选人。把调解专家的挑选范围锁定在退休教师和退休干部范围,这些人员有文化,在老百姓心中有一定的地位,与各村群众瓜葛少,很少有利益纠缠,纪律性强便于管理,有退休金,有奉献意识。村级民调队伍建设,重点是完善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一是镇里补贴配齐统一的办公设施,做到每个村都有独立完善的调解室,加强调解员的自豪感荣誉感。二是换届结束后对于调解员一月一次密集培训,培训结束后配发调解员证;三是对于刚接触民调工作的新任村干部要求遇到案件跟随纠纷双方到司法所,开小灶跟案学习;四是加强对队伍的管理,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半年一考核,年终随大考核设立民调先进奖,在大会上表扬奖励。
近年来,调解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2010年仅上报规范卷宗26卷,2013年上报规范卷宗43卷,2014至今年每年上报规范卷宗就达100卷以上,案件调解成功率达到100%。人民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促进了送庄的稳定与和谐,得到了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和大力支持,镇政府先后花费7万多元,对司法楼重新装修,完全交给司法所独立使用,同时聘4名调解专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县司法局也很满意,并给司法所又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司法所不管人员还是设施和经费都得到了足够保障。2015年顺利通过省规范化司法所验收。
-03- 依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杜绝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社区矫正工作实际是司法所一项红线工作,自始至终工作人员做到两个严格: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社区服刑人员。1、加强学习,吃透政策,清楚制度,工作中按要求来,执行制度不走样;2、加强廉政教育,坚决杜绝和社区服刑人员有任何经济往来,不得接受社区服刑人员的吃请和赠送的物品。3、对矫正对象加强分类管理,针对矫正对象的个人情制定切实行的矫正方案,通过查阅档案,个别谈话走访等对矫正对象进行评估、定类。4、准确掌握服刑人员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进行帮教。对所有服刑人员建立电子和文字档案一人一档严格管理,矫正人员分组管理制度,工作要求每月的15号、20号、30号为社区服刑人员到所报道学习日,要求本人必须到司法所报到并填写思想汇报;每半月进行一次电话汇报;并每月进行一次的社区服务和教育学习,每天都进行电话位置定位以及随时电话抽查等措施。4、建立规范的衔接制度、日常管理制度、档案制度,使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5、积极组织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家访,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思想生活的变化。截止现在我所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13人,累计解除92人。近三年实现了无脱管、漏管、无重新犯罪。
-04- 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促进送庄法治建设上台阶
对法律宣传工作,送庄司法所每年都有计划,每年都有所创新,2013年发放宣传手册2000多份,组织法治讲座15次。2014年组织了由全镇80名中学生参加的法律知识竞赛,并且坚持每年在学校开展法治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通过规范村级民调组织和队伍建设,广泛动员调解员,实现了村村都有“法律讲解员”。2016年继续加强法治宣传,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进企业,进政府活动。2017年开展依法行政知识竞赛,提高乡镇机关同志法治意识。2018年建设和完善了镇法律服务站和17个村级法律服务室,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免费为群众进行法律咨询,大大方便了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