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政策文件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防汛应急预案

        更新时间:2022-04-30 19:06:00点击次数:1987次

        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防汛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洪涝灾害,保证防汛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社会稳定,增强防汛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河南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河南省防汛应急预案》《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突发事件总体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范围内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是指导全市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汛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4工作原则

        1)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作为防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作为金标准,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2)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党委领导,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依法防控、群防群控的要求,建立健全属地管理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条块结合的防御体系。

        3)坚持问题导向、务实管用。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教训,对标国务院调查报告要求,针对当前防汛救灾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切实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4)坚持协调联动、科学高效。建立部门预警、率先响应,统一指挥、共同应对,避险为要的抢险救灾应急联动机制,强化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工作落实,加强部门、区域协调联动,形成功能齐全、反应敏捷、协同有序、运转高效的处置机制,做到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有效应对。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2.1.1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组成及职责

        市委、市政府设立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在省防指和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委、市政府领导下,统一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和督促全市防汛应急和抗旱减灾工作。

        指挥长:市委书记、市长

        常务副指挥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指挥长:分管防汛应急、水利、公安、自然资源、住建、气象等工作的副市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市应急管理局书记、局长市水利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豫西黄河河务局局长。

        市防指下设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办)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黄河防汛抗旱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黄河防办),分管防汛的副市长兼任市防办和市黄河防办主任。市防办日常工作由市应急管理局承担,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兼任市防办常务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兼市水利局副局长任专职副主任;市黄河防办日常工作由豫西黄河河务局承担,豫西黄河河务局局长兼任市黄河防办常务副主任,豫西黄河河务局分管副局长任专职副主任

        市防办下设城市防汛组城市防汛组设在市城市管理局,日常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局承担,分管城市防汛的副市长任组长,城市管理局局长任副组长。

        市防指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豫西黄河河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洛阳无线电管理局、市政数局、团市委、洛阳军分区、武警洛阳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气象局、联通洛阳分公司、移动洛阳分公司、电信洛阳分公司、市人民防空办公室、郑州铁路局洛阳工务段、洛阳广播电视台、洛阳日报报业集团、陆浑水库管理局、前坪水库建设管理局、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黄河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黄委洛阳水文资源勘测局、黄委信息中心洛阳通信管理处、中石化洛阳石油分公司、国网洛阳供电公司。

        市防指主要职责:组织领导全市防汛救灾工作,贯彻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国家防总和省防总决策部署,拟订市级有关政策和制度等,及时掌握全市雨情、水情、险情、汛情、灾情,统一领导指挥、组织协调重大、特别重大洪灾灾害应急处置。积极推进各级防指深入开展防汛应急体制改革,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建立健全统一权威高效的防汛指挥机构。

        2.1.2市防指防汛应急前方指导组

        市防指组建防汛应急前方指导组(以下简称前方指导组,组成人员见附件11-3),分别由分管水利、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工信、应急、黄河防汛等工作的副市长牵头,配备一支水利、气象专家团队,一支抢险救援救灾队伍,一批抢险救援装备,市水利、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工信、应急、黄河防汛等部门视情每组参加一名局级领导干部负责联络协调。

        发生大以上洪涝灾害,市防指前方指导组按要求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救灾工作。需要市级成立前方指挥部的,由市防指前方指导组会同当地党委政府成立前方指挥部,牵头市领导担任指挥长,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常务副指挥长。

        2.1.3市防办职责

        市防办承办市防指日常工作,指导协调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指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组织全市防汛抗旱检查、督导;组织编制《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防汛应急预案》《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抗旱应急预案》,指导相关部门编制专项预案,按程序报批并指导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防汛抗旱队伍建设、物资储备、调用等工作;综合掌握汛情、旱情、险情、灾情,提出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建议;协调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表彰工作。

        2.1.4市防办工作专班职责

        适应扁平化指挥要求,市防办组织成立防汛指挥调度、水库堰坝河道及山洪灾害防汛、尾矿库防汛、危房险窑防汛、城乡内涝防汛、地质灾害防汛、应急救援救灾、气象服务保障、防汛物资保障、电力通信及交通保障、医疗卫生防疫、宣传和舆情引导、安全保卫及交通管控、专家技术服务等14个工作专班(专班职责及组成人员见附件附11-4)。各工作专班在市防指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2.2县(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各县(区)党委、政府参照市里做法,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成立防办工作专班,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辖区内的防汛抗旱工作。

        2.3基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乡镇(街道)要明确承担防汛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属地防汛抗旱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防指领导指挥下,做好防汛应急工作。

        基层气象、水文、自然资源、城乡建设管理、应急、地震等部门和水利、市政工程管理单位、各类施工企业等在汛期成立相应的专业防汛组织,按照职责负责防汛相关工作。

        大中型企业和有防洪任务的重要基础设施的管理单位根据需要成立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工作。

        各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居民楼院明确防汛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防汛应对措施。

        3 应急准备

        3.1组织准备

        市防指按照当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包县(区)防汛责任分工,成立督导工作组,主要负责督促指导有关县(区)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指导县(区)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县(区)结合地方实际,按照县包乡、乡包村的原则,成立防汛督导工作组,做好辖区内防汛督促指导工作。

        市防指要督促各地落实重要堤防、水库、挡水坝、淤地坝、尾矿库、重点区域、重要设施管理单位防汛责任人,在汛前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级防指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落实行政区域内水库、挡水坝、淤地坝、尾矿库、河道、险工险段、水闸、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防汛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有防汛任务的部门、单位要落实本部门、单位责任人。各级防汛责任人必须按要求履行防汛职责,入汛后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工作地区,必须24小时保持联络畅通;防汛关键期必须加强值守备勤、在岗到位;遇到灾害紧急期必须进入应急岗位、全力投入抢险救灾。

        3.2工程准备

        水利、河务、应急、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在汛前开展各类防洪工程、淤地坝工程、挡水坝工程、尾矿库工程、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地质灾害易发区段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工程管理单位做好日常管理,确保防汛安全有效。

        教育、住建、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应急、电力、通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汛前组织开展学校、医院、市场、商业中心、居民住房(包括危房险窑)、市政、电力、通信、交通、供水、能源、工矿企业、危化品储运等建筑设施及其他公共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度汛隐患。

        黄河滩区、山洪和地质灾害危险区等有紧急避险安置任务的县(区)政府按照专项规划和预案,做好安全建设和运用准备工作。

        3.3隐患排查治理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以责任制、体制机制、工程设施、预案编制演练、物资保障、队伍建设、值班值守、人员转移避险等方面为重点,按照单位自查、行业检查、综合检查等方式,加强防汛风险辨识管控,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任务、责任”清单,落实整改措施、责任、时限,及时消除防汛风险隐患。

        3.4预案准备

        市防办要指导监督县(区)防指和相关成员单位,按照“一流域一案、一水库一案一县(区)一案、一乡镇(街道)一案、一村(社区)一案、一单位一案的要求,加强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形成全市防汛应急预案体系。

        市防办负责修订《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防汛应急预案》,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制定《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防汛紧急避险安置预案》,市水利局负责修订《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修订《洪涝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修订《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修订《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修订《防汛交通保障应急预案》,市供电公司负责修订《防汛电力保障应急预案》,移动、联通、电信公司负责修订《防汛通信保障应急预案》,豫西黄河河务局负责修订《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黄河防汛应急预案》;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修订本行业、本部门防汛应急预案,按有关规定报备并组织实施。承担防汛主体责任的企事业单位,要在开展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防汛应急预案。

        3.5队伍准备

        1)防洪工程管理单位抢险力量。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应组建专(兼)职防汛抢险救援队伍,按规定配备工程抗洪抢险装备器材,承担巡堤查险、设施设备启闭及风险隐患排查处理、险情先期处置等任务。

        2)基层防汛抢险救援力量。每个乡镇(街道)依托民兵应急排建立20人的防汛应急救援队伍。行政村要结合普通民兵连建设,建立民兵应急救援力量。

        3)市、县级防汛抢险救援力量。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防汛救援突击队依托市民兵应急营编建,不少于200人;各县(区)依托民兵应急连编建,不少于50

        4)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洪涝灾害市级救援队1支、县(区)级攻坚组14个。

        5)部队防汛突击力量。解放军、武警部队,按照军地协调联动机制,积极参加防汛应急抢险救援救灾。

        3.6物资准备

        各级防指要按照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和分级负担原则,做好防汛抢险救援救灾物资准备,做到装备器材入库,物料上堤、上坝、上关键部位。

        市级防汛物资有:冲锋舟、橡皮船、救生衣、救生圈、编织袋、无纺土工布、铅丝、铅丝笼网片、挡水子堤、照明器材、发电机组、排涝设备等,储存在市防指指定的防汛物资仓库。

        市级救灾物资有:帐篷、棉被、棉衣、睡袋、雨衣、折叠床、救生船、救生衣、应急包、手电筒等,储存在市级救灾物资仓库。

        县级、乡级防汛和救灾物资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和省政府印发的《河南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应急能力提升专项规划》进行储备,储存在县防指、乡防指指定的防汛救灾物资储备库。鼓励基层政府采取签署协议、号而不集的方式充分利用民间物资,作为政府物资储备的有益补充。

        各级有防汛抢险救援救灾任务的有关部门、单位要制定抢险救援救灾物资储备计划,做好抢险救援救灾物资的采购、储备、保养、更新、补充等工作,每年汛前开展物资清查,建立完善物资调运联动机制,提高物资保障能力。

        3.7避险转移安置准备

        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相关单位要坚持“避险为要”,制定应急避险预案,落实应急避险场所,明确避险工作流程、避险线路、集中安置点和各环节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对小流域洪水高危区、淤地坝、挡水坝和尾矿库高危区、山洪和地质灾害高危区、黄河滩区、低洼易涝区、涉山涉水景区、危房险窑等危险区域,各县(区)政府和责任单位负责统计管辖范围内需转移人员数量,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每年汛前进行更新并报上级防汛指挥机构备案。

        乡镇(街道)具体负责实施本区域内的人员转移工作,对留守或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要明确责任人。

        市消防救援支队依托县、乡消防救援队伍,作为营救被困人员的主力军,在当地防指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驻洛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参与转移救援。

        3.8救灾救助准备

        各级政府要探索建立完善政府救助、保险保障、社会救济、自救互救“四位一体”的自然灾害救助机制,做好救灾救助物资和资金准备,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3.9技术准备

        市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要加强专家力量建设,切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技术支撑工作。各级防指要不断完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系统(平台)建设,做好防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灾害信息获取、预报预测、风险评估、应急保障能力。

        3.10宣传培训演练

        市防指要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单位,在汛前广泛开展防汛社会宣传,提高群众避险、自救能力和防灾减灾意识。组织县(区)行政首长进行防汛培训,提高领导干部防汛应急处突能力。县(区)防指要加强对乡镇(街道)、村(社区)防汛责任人的培训。各级防指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开展预案培训,每年汛前至少培训一次。

        市防指每年举行一次防汛抢险综合演练。县(区)防指和应急、水利、自然资源、城管、住建、交通、公安、消防救援、气象、电力、通信等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开展演练,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和相关技术支撑队伍集中训练。

        乡镇(街道)、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居民楼院结合实际,每年汛前至少组织一次防汛应急演练。

        4风险识别管控

        4.1风险识别

        汛期,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根据需要及时组织行业(系统)开展会商研判,向市防指报告研判结论;市防指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和县(区)防指进行会商,识别和研判灾害性天气可能带来的风险。

        4.2风险提示

        在强降雨来临前,各级防指成员要分析行业(系统)的风险隐患,列出风险清单、提出管控要求,向有关县(区)、乡镇(街道)和管理单位发送风险提示单,并报同级防指备案。

        4.3 风险管控

        有关县(区)、乡镇(街道)和管理单位根据风险提示单,逐项落实管控措施,形成风险管控表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各级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负责督促地方落实管控措施,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提供交通管控等信息,实现风险闭环管理。

        5 监测预报预警

        各级气象、水利、应急、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等部门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按职责和权限及时向社会发布暴雨、洪水、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有关信息,并同时报告本级防指。入汛后,监测预报人员要加强值班值守,保持在岗在位;防汛关键期,监测预报实行领导24小时带班值守;防汛紧急期,实行24小时滚动监测预报。遭遇重大灾害性天气时,要加强联合监测、会商和预报,尽可能延长预见期,对可能的发展趋势及影响作出评估,将评估结果报告同级防指,并通报有关单位。

        5.1气象监测预报预警

        各级气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按职责统一发布重要天气报告、重要天气预警报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发挥气象预警先导作用。与同级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城市管理、住建等部门实现服务产品信息共享,面向公众联合发布有关灾害预警信息。

        5.2水文监测预报预警

        各级水利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监测,承担水情监测预警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和权限,及时发布河道水库洪水和山洪预警信息;水工程险情按照有关预案及时发布预警;科学设定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指标,核定“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雨量预警数值,及时向特定对象发布预警,市级向乡(镇)发布未来24小时预报预警,县向村(社区)发布未来3小时和6小时短临预警。

        5.3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

        各级自然资源和管理部门负责与防汛有关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报工作,科学设定地质灾害预警指标,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加密巡逻监测,发现危险征兆立即预警,报告属地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做好周边群众快速转移工作。

        5.4城市内涝监测预报预警

        各级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内涝监测预报,建立城镇内涝防治预警、会商、联动机制,按权限及时向社会发布指令性预警信息,必要时报同级党委、政府采取停工、停业、停运、停学等强制管控措施,及时通知或组织低洼地区居民应急避险或避险转移。

        5.5预警行动和通报

        各级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应急等部门发出预警后,应当立即组织本系统采取预警应急行动,加强值班值守,动员行业力量,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同时,要将相关预警信息迅速报告防指,并通报相关方面。

        交通、电力、通信、公安、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要根据预警信息和降雨情况,迅速到岗到位,启动部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应急措施,全力做好应急保障和交通管控、疏导,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应急响应

        按照洪涝灾害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四级。

        市防指根据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等部门的预测预警信息,统筹考虑灾害影响程度、范围和防御能力等,综合会商研判并启动响应。Ⅰ级应急响应由市防指指挥长签发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由常务副指挥长签发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副指挥长、防办主任签发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防办常务或专职副主任签发启动。如遇紧急情况,可以先行启动,随后补签。当响应条件发生变化时,市防指及时调整响应等级。

        对符合防汛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的,相关部门和灾害影响地区防指应按照预案先行启动响应,做好组织抢险救援救灾,并同时报告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防指。市防指相关部门和县(区)防指启动或调整应急响应,应与市防指响应等级相衔接,灾害主要影响地区应急响应等级不得低于市级。

        6.1Ⅳ级应急响应

        6.1.1启动条件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市防指经会商研判,决定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1)预警。爱彩365彩票官方app下载_Microsoft 365家庭版_365bet手机网站主城区包含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以下简称主城区)。其余县(区)含伊川、宜阳、洛宁、汝阳、嵩县、栾川、新安、孟津区、偃师区(以下简称其他县区)。市气象局发布暴雨级预警报告,预计未来24小时主城区或3个及以上其他县区出现50毫米以上降雨,并可能对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等造成一定影响。

        2)灾害。辖区内2个以上县(区)因暴雨洪水发生一般或以上洪涝灾害。

        3)河道。伊河、洛河、北汝河、涧河等主要防洪河道主要控制站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或堤防出现险情,或其他中小型河道堤防出现较大险情。

        4)水库、淤地坝、挡水坝、尾矿库。中型水库出现险情,或小型水库、淤地坝、挡水坝、尾矿库出现较大险情。

        5)发生其它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的情况。

        6.1.2响应行动

        1)市防指发布防御工作通知,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和防指按照通知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并将落实情况报市防指。

        2)市防办常务或专职副主任组织应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城市管理、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会商,视频连线有关县(区)指挥机构进行动员部署。

        3)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做好救援、抢险、排涝力量物资预置工作,随时待命赴灾区增援。

        4)行业主管部门督促、指导落实本行业防御措施,开展隐患巡查工作,组织行业督导检查。

        514个防汛工作专班(防汛指挥调度专班、水库堰坝河道及山洪灾害防汛专班、尾矿库防汛专班、危房险窑防汛专班、城市内涝防汛专班、地质灾害防汛专班、应急救援救灾专班、气象服务保障专班、防汛物资保障专班、医疗卫生防疫专班、电力通信及交通保障专班、宣传和舆情引导专班、安全保卫及交通管控专班、专家技术服务专班)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6)抢险救援力量提前向可能受影响地区预置队伍和装备,视情开展抢险救援。

        7)加强信息调度分析,持续做好会商研判。市气象局每日8时、14时、20时报告雨情监测及天气预报结果,其间监测分析天气条件有较明显变化时,随时更新预报。市水利局、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每日8时、14时、20时报告洪水预报结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每日18时报告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结果。市应急管理局每日18时报告洪涝灾害造成损失情况。市防指其他有关成员单位每日18时向市防指报告工作动态。

        8)属地及时发布指令,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调动抢险力量物资开展抢险、排涝,洪涝灾害影响地区县(区)级防指每日16时向市防指报告灾害应对处置工作动态,突发灾情、险情应及时报告。

        6.2Ⅲ级应急响应

        6.2.1启动条件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经会商研判启动市级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1)预警。市气象局发布暴雨级预警报告,预计未来24小时主城区或3个及以上其他县区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或者过去24小时主城区或3个及以上其他县区已经出现50毫米以上降雨,预计未来24小时仍将出现50毫米以上降雨,并可能对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等造成较大影响。

        2)灾害。辖区内2个以上县(区)因暴雨洪水发生较大或以上洪涝灾害。

        3)河道。伊河、洛河、北汝河、涧河等等主要防洪河道多个主要控制站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或堤防发生较大险情,或其他中小型河道堤防出现重大险情。

        4)水库、淤地坝、挡水坝、尾矿库。大型水库发生险情,或中型水库发生较大险情,或小型水库、挡水坝、淤地坝及尾矿库发生重大险情。

        5)发生其它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的情况。

        6.2.2响应行动

        1)市防指副指挥长、防办主任组织应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城市管理、住建、农业农村、宣传等部门会商,滚动研判防汛形势,视频连线有关县(区)防指,组织动员部署,及时调度指挥。

        2)市防指副指挥长、防办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专职副主任在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值班。

        3)市防指发布加强防御工作通知,地方党委政府和防指按照通知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并将落实情况报市防指。

        4)市防指派出工作指导组,指导属地防汛抢险救援。市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支队、水利局、城市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预置救援、抢险、排涝力量物资,随时待命赴灾区增援。

        5)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协调本行业防御措施的落实,组织对已落实措施进行检查;组织行业抢险队伍,适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统计、核实行业受灾情况,及时报告市防指。

        614个防汛工作专班(防汛指挥调度专班、水库堰坝河道及山洪灾害防汛专班、尾矿库防汛专班、危房险窑防汛专班、城市内涝防汛专班、地质灾害防汛专班、应急救援救灾专班、气象服务保障专班、防汛物资保障专班、医疗卫生防疫专班、电力通信及交通保障专班、宣传和舆情引导专班、安全保卫及交通管控专班、专家技术服务专班)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7抢险救援力量协助受影响地区政府开展抢险突击、群众疏散转移工作。

        8)加强信息调度分析,持续做好会商研判。市气象局每3小时报告雨情监测及天气预报,其间监测分析天气条件有较明显变化时,随时更新预报。市水利局、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3小时报告1次洪水预报结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每日18时报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结果。市应急管理局每日18时报告洪涝灾害造成损失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等单位派员进驻市防指。市防指其他有关成员单位每日18时向市防指报告工作动态。

        9)属地及时发布指令,调动各类抢险队伍,转移安置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迅速开展救援抢险排涝,必要时请求市防指和驻地解放军、武警部队支援。洪涝灾害影响地区县(区)级防指每日16时向市防指报告事件进展及工作动态,突发灾情、险情应及时报告。

        6.3Ⅱ级应急响应

        6.3.1启动条件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经会商研判启动市级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1)预警。市气象局发布暴雨Ⅱ级预警报告,预计未来24小时主城区或3个及以上其他县区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且有1个及以上县区出现250毫米以上降雨,或者过去24小时主城区或3个及以上其他县区已经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50毫米以上降雨,并可能对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等造成严重影响。

        2)灾害。辖区内2个以上县(区)因暴雨洪水发生重大或以上洪涝灾害。

        3)河道。伊河、洛河、北汝河、涧河等主要防洪河道主要控制站水位接近保证水位;或1条以上主要防洪河道同时或多处发生重大险情;或一般河段、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

        4)水库、淤地坝、挡水坝、尾矿库。大型水库发生较大险情,或位置重要的中小型水库、淤地坝、挡水坝、尾矿库发生重大险情,或小型水库、淤地坝、挡水坝、尾矿库发生垮坝。

        5)发生其它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的情况。

        6.3.2响应行动

        1)市防指指挥长和副指挥长向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集结,市防办工作专班在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集中办公。

        2)常务副指挥长在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值班,组织应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城市管理、住建、农业农村、公安、交通运输、卫健委、财政、宣传、解放军、消防救援等部门会商,滚动研判防汛形势,视频连线有关县(区)防指,组织动员部署,及时调度指挥。

        3)根据灾害发生情况,派出由相关市领导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抢险救援现场,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当河道、水库、淤地坝、挡水坝发生重大险情和严重山洪灾害时,由分管水利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市水利局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时,由分管自然资源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专家应急队伍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时,由分管城市管理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市城市管理局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发生工企业重大险情时,由分管工信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发生煤矿、非煤矿山、危化企业重大险情时,由分管应急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市应急管理局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黄河洛阳段发生重大险情时,由分管黄河防汛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豫西黄河河务局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其他重要基础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由分管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行业主管部门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发生多灾种重大灾害时,由指定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行业主管部门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4)市防指发布进一步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通知,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和防指按照通知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并将落实情况报市防指。

        5)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增调救援、抢险、排涝力量物资,及时赶赴灾区增援。行业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管理,调配行业抢险救灾力量协助受影响地区开展本行业抢险救灾工作;并及时查灾核灾、更新行业受灾情况,及时续报。

        614个防汛工作专班(防汛指挥调度专班、水库堰坝河道及山洪灾害防汛专班、尾矿库防汛专班、危房险窑防汛专班、城市内涝防汛专班、地质灾害防汛专班、应急救援救灾专班、气象服务保障专班、防汛物资保障专班、医疗卫生防疫专班、电力通信及交通保障专班、宣传和舆情引导专班、安全保卫及交通管控专班、专家技术服务专班)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电力部门统筹调集抢险队伍、应急发电装备,为防汛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抢险现场提供电力保障。指导防汛重要用户、地下配电设施管理单位落实防汛电力保障措施,督导电力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更新发布受灾情况、救援力量、复电进度等信息。供电单位对人员撤离区域、受灾影响安全运行的电力设施采取停电避险措施。市供电公司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受灾复电工作,保障城市生命线及防汛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指导基层做好配电站房防淹工作。

        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为防汛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抢险现场提供通信保障。全力开展通信保障、网络抢修和网络恢复工作,重点保障党委、政府、军分区、防汛指挥部和要害部门通信畅通。

        交通运输和铁路部门组织应急运输车辆,做好防汛物资运输、抢险救援力量投送、大规模人员转移避险、大规模滞留人员疏散;组织做好受损公路、铁路、桥梁抢修,配合公安部门实施交通管制;做好轨道交通、公交站、客运站防涝排水和公交车、出租车紧急避险。

        公安部门组织做好灾区治安管理工作和防汛抢险、分洪爆破的戒严、警卫工作,实施必要的交通管控,及时疏导车辆、行人,引导抢险救援车辆有序快速通行。

        城市管理部门组织做好城市涝水抽排、路面清障和供水、供气保障,维持城市正常运转。

        7)宣传部门组织新闻媒体根据气象、应急等有关部门权威信息,及时更新、滚动播报暴雨、洪水的有关信息,根据市防指指令滚动发布指挥部公告,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收集舆情信息,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弘扬社会正气。

        8)市应急管理局做好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集中办公人员办公和生活保障工作;通信、电力、公安、卫生等部门做好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应急通信、应急供电、交通疏导和应急救护等工作,保障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正常运转。

        9)加强信息调度分析,持续做好会商研判。市气象局每3小时报告雨情监测及天气预报,其间监测分析天气条件有较明显变化时,随时更新预报。市水利局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每3小时报告一次洪水预报结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每日8时、18时报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结果。市应急管理局每日8时、18时报告洪涝灾害造成损失情况。市防指其他有关成员单位每日8时、18时向市防指报告工作动态。洪涝灾害影响地区县(区)级防指每日6时、16时向市防指报告事件进展及工作动态,突发灾情、险情及时报告。

        10)强降雨区的党委、政府按照转移避险应急预案确定的转移区域、转移人员、转移路线,组织好相关人员的转移工作,转移至安全地点。要落实转移安全责任制,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人。

        11)属地防指及时发布指令,做好防洪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救灾等工作,必要时请求市防指和驻地解放军、武警部队支援。包保重点工程和县(区)的市级领导上岗到位,靠前指挥。

        强降雨区党委、政府果断采取停工、停业、停课、停运等措施,加强对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下沉式隧道、易涝点等部位的管控,并封闭危险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水利部门及时调度水库,腾出库容迎接可能到来的洪峰。铁路部门及时采取降速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工业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适当降低库存、降低负荷。

        强降雨区住建、城市管理和交通运输(轨道交通)等部门紧盯隧道、涵洞,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立交桥、下沉式建筑、轨道交通等易积水的低洼区域,实施关闭措施,严防雨水倒灌引发事故灾害。

        文化旅游、体育等部门暂停或取消室外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撤离危险区域人员。关闭旅游景区,终止有组织的户外体育类活动。属地政府迅速组织地质灾害威胁区域、洪水威胁区域群众安全避险转移。住建、城管、水利等部门迅速排查在建工程项目安全隐患,及时组织在河谷、低洼处办公、住宿的人员撤离。公安、交通、商务等部门及时疏散劝导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滞留人员。

        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围墙、围挡、受损危房、危险建筑等要下决心拆除,防止坠落、坍塌伤人。水利部门及时清理河道淤积物,县(区)防指根据市防指授权及时拆除严重影响行洪的非法建构筑物,保障行洪畅通。

        6.4Ⅰ级应急响应

        6.4.1启动条件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经会商研判启动市级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1)预警。市气象局发布暴雨Ⅰ级预警报告,预计未来24小时主城区或3个及以上其他县区出现250毫米以上降雨,或者过去24小时主城区或3个及以上其他县区已经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并可能对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等造成重大影响。

        2)灾害。辖区内2个以上县(区)因暴雨洪水发生特别重大洪涝灾害。

        3)河道。伊河、洛河、北汝河、涧河等主要防洪河道发生超标准洪水;或主要防洪河道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4)水库、淤地坝、挡水坝、尾矿库。大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或位置重要的中小型水库、淤地坝、挡水坝、尾矿库发生垮坝。

        5)发生其它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的情况。

        6.4.2响应行动

        1)市防指指挥长和副指挥长向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集结。市防指指挥长组织市防指全体成员和专家会商,滚动研判防汛形势,视频连线有关县(区)防指,组织动员部署,及时调度指挥。

        2)根据需要并报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3)市防指发布全力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或指挥长令,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和防指按照通知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并将落实情况报市防指。

        4)市防指指挥长或其指定的副指挥长在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值班,市防办工作专班在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24小时集中办公。

        5)根据灾害发生情况,派出由相关市领导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抢险救援现场,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当发生河道、水库重大险情和严重山洪灾害时,由分管水利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市水利局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时,由分管自然资源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专家应急队伍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时,由分管城市管理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市城市管理局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发生工企业重大险情时,由分管工信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发生煤矿、非煤矿山、危化企业重大险情时,由分管应急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市应急管理局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黄河洛阳段发生重大险情时,由分管黄河防汛的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豫西黄河河务局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其他重要基础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由分管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行业主管部门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当发生多灾种重大灾害时,由指定副市长带领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现场,行业主管部门做好专家、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协调做好通信保障。

        6)设立前方指挥部,组织、指挥、协调、实施洪涝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市防指前方指导组带队的副市长任指挥长,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常务副指挥长。

        7)财政部门紧急拨付救灾资金,应急、消防等部门调动一切力量全面支援灾害发生地政府开展抢险突击、群众疏散转移工作。

        814个防汛工作专班(防汛指挥调度专班、水库堰坝河道及山洪灾害防汛专班、尾矿库防汛专班、危房险窑防汛专班、城市内涝防汛专班、地质灾害防汛专班、应急救援救灾专班、气象服务保障专班、防汛物资保障专班、医疗卫生防疫专班、电力通信及交通保障专班、宣传和舆情引导专班、安全保卫及交通管控专班、专家技术服务专班)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电力部门统筹调集抢险队伍、应急发电装备,为防汛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抢险现场提供电力保障。指导防汛重要用户、地下配电设施管理单位落实防汛电力保障措施,督导电力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更新发布受灾情况、救援力量、复电进度等信息。供电单位对人员撤离区域、受灾影响安全运行的电力设施采取停电避险措施。市供电公司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受灾复电工作,保障城市生命线及防汛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指导基层做好配电站房防淹工作。

        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为防汛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抢险现场提供通信保障。全力开展通信保障、网络抢修和网络恢复工作,重点保障党委、政府、军区、防汛指挥部和要害部门通信畅通。

        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应急运输车辆,做好防汛物资运输、抢险救援力量投送、大规模人员转移避险、大规模滞留人员疏散;组织做好受损公路、铁路、桥梁抢修,配合公安部门实施交通管制;做好轨道交通、公交站、客运站防涝排水和公交车、出租车紧急避险。

        公安部门组织做好灾区治安管理工作和防汛抢险、分洪爆破的戒严、警卫工作,实施必要的交通管控,及时疏导车辆、行人,引导抢险救援车辆有序快速通行。

        城市管理部门组织做好城市涝水抽排、路面清障和供水、供气保障,维持城市正常运转。

        9)宣传部门组织新闻媒体等单位根据气象、应急等有关部门权威信息,及时更新、不间断播报暴雨、洪水的有关信息,根据市防指指令滚动发布指挥部公告,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收集舆情信息,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保持社会民心稳定。

        10)市应急管理局做好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集中办公人员办公和生活保障工作;通信、电力、公安、卫生等部门做好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应急通信、应急供电、交通疏导和应急救护等工作,保障指挥中心正常运转。

        11)加强信息调度分析,持续做好会商研判。市气象局每2小时报告雨情监测及天气预报,其间根据监测情况实时更新预报,遇突发情况随时报告。市水利局、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随时报告洪水预报结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每日8时、14时、18时报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结果。市应急管理局每日8时、14时、18时报告洪涝灾害造成损失情况。市防指其他有关成员单位每日8时、14时、18时向市防指报告工作动态。洪涝灾害影响地区县(区)级防指每日6时、12时、16时向市防指报告事件进展及工作动态,突发灾情、险情随时报告。

        12)强降雨区的党委、政府按照转移避险应急预案确定的转移区域、转移人员、转移路线,组织好相关人员的转移工作,转移至安全地点。要落实转移安全责任制,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人。

        13)属地防指及时发布指令,做好防洪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救灾、人员避险转移安置等工作。包保重点工程和县(区)的市级领导靠前指挥、驻守一线,抓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落实。

        强降雨区党委、政府果断采取停工、停业、停课、停运等措施,加强对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下沉式隧道、易涝点等部位的管控,并封闭危险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水利部门及时调度水库,腾出库容迎接可能到来的洪峰。铁路部门及时采取降速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工业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适当降低库存、降低负荷。

        强降雨区住建、城市管理、交通(轨道公司)等部门紧盯隧道、涵洞,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立交桥、下沉式建筑等易积水的低洼区域,实施关闭措施,严防雨水倒灌引发事故。

        文化旅游、体育等部门暂停或取消室外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撤离危险区域人员。关闭旅游景区,终止有组织的户外体育类活动。属地政府迅速组织地质灾害威胁区域、洪水威胁区域群众安全避险转移。住建、城管、水利等部门迅速排查在建工程项目安全隐患,及时组织在河谷、低洼处办公、住宿的人员撤离。公安、交通、商务等部门及时疏散劝导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滞留人员。

        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围墙、围挡、受损危房、危险建筑等要下决心拆除,防止坠落、坍塌伤人。水利部门及时清理河道淤积物,县(区)防指根据市防指授权及时拆除严重影响行洪的非法建构筑物,保障行洪畅通。

        14)向省防指报告,申请调动省相关抢险队伍帮助救援,请求中央军委调动解放军、武警部队支援。

        6.5应急响应变更和结束

        市防指根据洪涝灾害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对我市影响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应急响应等级。

        当出现下列条件时,市防指可视情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1)大范围降雨趋停,市气象局解除暴雨预警或预报未来没有大的降雨过程。

        2)工程险情基本控制,主要防洪河道重要河段控制站水位已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

        3)主要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基本结束。

        4)灾情基本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恢复。

        7  抢险救援

        7.1工程出险

        洪水造成水库、淤地坝、挡水坝、尾矿库、堤防、水闸等工程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垮塌、决口、失稳及其他险情,危及到群众生命财产和重要公共设施安全。

        1)工程管理单位和相关部门立即组织抢早抢小,全力做好险情先期处置工作,并及时报告地方防指和上级部门。

        2)属地政府及时组织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3)上级防指根据险情实际或地方请求,及时派出工作组赶赴前线指导抢险救援工作,组织专业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抢险。

        4)水利等部门组织行业专家组进驻地方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做好技术支撑工作,组织调配抢险物资装备。

        5)市消防救援队伍立即组织开展危险地区的遇险群众疏散和营救工作。

        6)协调驻洛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等支援转移安置和险情抢护等工作。

        7)组织通信技术、无人机航拍等协助救援工作,必要时协调空中救援、潜水队等力量参与救援。

        7.2山洪、地质灾害

        强降雨引发山区溪沟洪水暴涨,或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冲毁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防指派出前方指导组赶赴前线,指导、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2)地方防指视情设立前方指挥部,全力开展抢险救援救灾工作。

        3)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行业专家组进驻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做好技术支撑工作。

        4)市气象局、市水利局提供发生山洪、地质灾害地区的降雨资料。

        5协调可能受影响的县(区)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督促基层政府做好人员转移。

        6)市消防救援队伍立即组织开展危险地区的遇险群众疏散和营救工作。

        7协调驻洛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等支援转移安置和险情抢护等工作。

        8)组织通信技术、无人机航拍等协助救援工作,必要时协调空中救援力量参与。

        7.3城市严重内涝

        城市发生强降雨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低洼地区积水,地下空间遭淹浸,社会秩序严重受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1)城市管理部门立即将险情报告地方党委、政府和防指,地方防指立即将险情报告上级防指。

        2)城市管理部门立即调动排水抢险力量开展抽排水,属地防指协调救援装备、救援力量参与救援。

        3)地方公安、城市管理、交通部门加强交通管制、疏导。电力部门及各用电单位加强其产权或管辖范围内供用电设施的安全管理,防止漏电事故。

        4防指视情派出前方指导组赶赴前线,指导、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调派救援力量支援地方排涝抢险救援工作。

        5)城市管理局组织市政排水行业专家组进驻市防指做好技术支撑工作。市水利局视情增派专家组。

        7.4人员受困

        堤防保护区、泄洪河道、低洼区、危房险窑等危险区人员未及时撤离,遭洪水围困。

        1)属地防指立即将人员受困情况报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防指,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消防救援队伍立即开展营救工作。

        3)上级防指联系地方防指,了解掌握现场情况,听取救援工作方案,提出要求建议。

        4防指视情派出前方指导组赶赴前线,指导、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全力做好应急救援工作,调派救援力量支援人员搜救转移工作。

        5)属地政府启用应急避险场所安置受灾群众,协调调拨、供应应急物资。

        7.5重要基础设施受损

        因暴雨洪水造成交通严重受阻,供电、通信、供水、供油(气)等设施设备严重损毁,水电路气信等生命线系统大范围中断。

        1)行业主管部门立即将险情灾情报告地方党委、政府、防指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地方防指及时将险情灾情及抢险救灾情况报告防指,市防指视情派出前方指导组赶赴前线,指导、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调派救援力量支援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供电公司、石化企业等单位根据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中断情况,分别组织行业专家组进驻防汛抗旱指挥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4交通运输局协调受损公路的抢修,做好公路保畅;公安局指导公安机关交警部门做好交通疏导;供电公司组织受损公用电力设施的抢修,协调电力调度,开展抢修复电;移动、联通、电信公司指导运营企业抢修受损通讯线路、设施;市城市管理局协调灾区城市应急供水、供气,组织开展受损设施抢险;防指协调队伍、物资支援险情抢护。

        5)组织协调其他社会力量赶赴现场开展抢险。

        6)做好新闻报道,广泛宣传工程抢修情况,提醒市民避开受灾路段和做好个人防护。

        7.6大规模人员转移避险

        因暴雨洪水,需紧急组织大规模人员转移避险或异地安置。

        1)地方防指立即成立前方指挥部,组织协调人员转移避险和安置工作,并将相关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市防指。

        2)市防指视情派出前方指导组赶赴前线,指导、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全力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调派救援力量支援地方做好转移避险和安置工作。

        3)属地政府启用应急避险场所安置受灾群众,协调调拨、供应应急救灾物资。

        4)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协助做好交通运输和安全保障。

        7.7大规模人员滞留

        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系统因暴雨洪水大范围瘫痪,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站场内滞留大量人群。

        1)地方防指立即成立前方指挥部,调派公安、安保等力量做好秩序维护,组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医疗保障,调拨食品、饮用水解决滞留人员饮食问题,全力安抚、疏散滞留人员,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防指。

        2)市防指视情派出前方指导组,指导、督促属地政府全力做好滞留人员疏散、安抚工作,根据需要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维护现场秩序。

        3)各部门加快抢修工作,尽快恢复运输能力。

        4)广泛宣传站场滞留情况,呼吁旅客选择其他方式出行。

        5)组织慰问活动,及时安抚滞留群众情绪,及时就近安排宾馆、院校解决滞留人员住宿问题。

        8 信息报送及发布

        8.1信息报送

        各级各部门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印发的《洪涝突发险情灾情报告暂行规定》和应急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灾情管理杜绝信息迟报瞒报问题的通知》要求,做好险情、灾情信息报送工作。各级防指要加强与水利、应急、气象、自然资源、城市管理、住建、交通、能源、工信、公安等部门的沟通,督促有关成员单位和地方及时报告工程设施险情和人员伤亡等灾情信息。

        发生突发重大险情灾情时,要在险情灾情发生后30分钟内报告市防指,紧急情况下,可以采用电话或其他方式直接报告,并按规定和要求以书面形式及时补报相关情况。后续根据突发险情灾情发展过程和应急处置情况,及时进行续报,直至险情排除、灾情稳定或结束。可能导致水库垮坝、重要堤防决口、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重大险情灾情要一事一报、及时报告,杜绝在其他信息中一并上报。市防指按照有关要求,向省防指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因灾死亡失踪人员信息不全时,应先报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等概要情况,待核实或完成信息比对后再补报,不得以身份信息不全、需进一步核实等理由迟报瞒报。县级以上各级防指负责归口报送各类防汛信息。

        应急响应结束后,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等成员单位在1日内将主要特征性数据等基本情况报送市防办,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在2日内将总结报送市防办。

        8.2信息发布

        防汛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汛情、险情、灾情及防汛工作动态等信息由行业部门审核,县级以上各级防指统一发布。洪涝灾害主要影响地区防指按照规定及时发布信息,在发布重要灾情、险情信息前要及时报告上级防指,涉及人员伤亡的要及时报告市防指。

        重大、特别重大洪涝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或防指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市人民政府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重大决策部署、综合汛情、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等重要信息,由各级防指通过媒体对外统一发布。

        9 善后工作

        9.1善后处置

        属地政府根据洪涝灾害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安置等善后工作方案,对洪涝灾害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按照规定给予抚慰、补助或补偿。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9.2调查评估

        重大洪涝灾害发生后,市政府组织应急、水利、城市管理、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气象等有关部门及专家对灾害防御工作进行调查评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防范、治理、改进建议和措施。当地党委政府也要积极对洪涝灾害处置应当进行复盘,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9.3恢复重建

        1)恢复重建工作由洪涝灾害发生地政府负责。洪涝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当地政府要及时恢复社会秩序,尽快修复被损坏的交通、水利、气象、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

        2)上一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下一级政府提供资金、物资支持和技术指导,组织其他地区提供支援。市级相关部门可根据洪涝灾害损失情况,出台支持受灾地社会经济和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3)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各地倒损民房核定情况视情组织评估小组,对因灾倒损民房情况进行评估,做好受损民房的质量评估工作。以市政府或市应急管理局、财政局名义向省政府或省应急厅、财政厅报送拨付因灾倒塌、损坏民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的请示。

        10预案管理

        10.1预案编制修订

        本预案由市防办负责管理,结合日常检查、预案演练、防汛救灾等情况,及时组织预案评估,以预案实用管用为重点,适时修改完善,加强预案内容规范和预案衔接顺畅,增强预案体系整体性、协调性、实效性。

        市防指成员单位和县(区)防指根据本预案和当地实际或部门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报市防指备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1)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2)防汛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3)面临的风险、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4)在洪涝灾害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作出重大调整的;

        5)其他需要修订应急预案的情况。

        10.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防办负责解释。其他专项预案与本预案不一致的,以本预案为准。

        10.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编辑:lyanjian)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安全生产举报小程序 安全生产举报小程序